2025.2.3

退役半年力,这个博客也是时候该用于各种用途了,感觉以前对写博客的要求有点高,虽然写出来是一坨。

正在进行很久以前的博客的搬运工作,所以会很自然的出现晚写的博客比早写的博客唐很多的情况,希望各位谅解,当然,我猜很多能看到这个博客的人基本上也并不是奔着看题解来的,估计有很多人是我的熟人。

跟以前的风格不太一样,现在我写博客的风格更倾向于给定义,然后根据定义一步步推导,类似于形式化语言那样子的思路,如果你适应不了这样的语言那我感到抱歉,不过我个人认为形式化语言是比较严谨的呈现想法的一个方式(当然一开始不太习惯是真的,我去教培行业打工时也深刻感受到这一点)。当然,肯定还是会穿插我自己的感性理解的,毕竟形式化语言是表,而理解是里,二者缺一不可。

至于博客的风格吗,自然是想到哪写到哪,像之前那样遵循一个格式写,虽然博客会有一种统一的美,但是首先这样很累,适应得了叫习惯,适应不了叫麻烦,根据我以往的表现来看,显然是适应不了的;而且总会有风格变化的时候,那难道把前面的博客重新再改一遍?不可能,工程量太大了,最简单的方式当然是随心所欲了。

当然,肯定还是有可以固定的地方的,比如 tag ,如果是游记就都加上游记 tag 等等,方便浏览,同理,不同时期制定的规则都只适用于当时的文章。

至于各种文章都会留下一些坑,我的评价是就让他过去吧,可能有时候会去填这些坑,当我对这些坑整体的态度是放弃,在造坑的时候总想着以后会做,直到后面积少成多后放弃,我已经干了很多次这样的事情了,事实上最好的填坑时间是造坑的那几天,再过几天就不要再想着这些坑会填了。什么时候能改掉这cjb拖延的习惯。

然后文章内容的话,仍然会有一些意识流,我仍然会去思考怎样想一个东西会更加的自然,并且写在博客里面不写出来让大家一起赤那我不是白想了,当然,我会尽量放在文章最后,文章中间的内容尽量写的清晰一点,不要像以前一样揉成一坨,我自己看的都难受,即内容和感想分离开来,尽量让内容更加清晰,让大伙和未来的我看的更加明白一点。(那有人会想,你以前为啥不这么干,因为我以前虽然知道读者看不懂,但是我以为我未来能看得懂,结果就是现在我发现我对不上以前电波了,万分痛苦,世上唯一一个能对上过去自己电波的人消失了,那以前写的真就成矢了,我可不希望现在及以后写的东西也是这个下场)

同时,对意识流的部分也做出一些要求,希望在写意识流的部分的时候,少加点情绪宣泄的部分,虽然说因为没做出题等各种原因,我会有强烈的情绪波动,这种情绪我自然会希望能在这个类似日记的地方进行输出,而且读者肯定也不会去读意识流的部分,所以对读者没有影响,但是我有可能会读,题目后面的总结部分可不只是宣泄情绪的,还有各种对这道题目的总结等等,我有可能会再来看这些东西,这个时候自然不希望看到过多无用的话,希望能看到有价值的东西,所以不应参入过多情绪的话,博客还是应该记录尽可能多有人 care 的东西;而且输出情绪的话写起来也是要花时间的;况且,总结最重要的是总结失败或者成功经验,如果太注意情绪宣泄就有点舍本逐末了;最后,作为回忆记录当时的情绪也没有必要,只要知道这道题目我做没做出来,之前想到哪一步,当时的情绪自然就浮现出来了,难道还需要记录吗 :) ?换句话说,写下情绪的唯一作用就是让当时心里堵得慌的我好受一些,不过情绪这东西,果然最适合的还是写在私下的日记里或者自己消化,记录在任何有别的功能的载体中都会稀释这个载体本身的功能啊。

然后现在做出一些约定:

  1. 赛后总结类的文章不会总体标注出 tag ,但可以在每道题下面单独标注 tag ,方便搜索搜到。
  2. 对各种文章的标题、内容框架等都没有统一的约定,但是 tag 尽量标好,比如各种游记,要有游记 tag ,赛后总结则最好在标题清晰表明是哪场比赛,且标注是赛后总结,学习笔记同理。
  3. 对于各种题目该标什么 tag ,评价是涉及到什么标什么 tag (多个做法一般就都打上去),但部分情况下只会标重要的 tag ,比如学习笔记肯定只会标相关算法的 tag ,有些题目如果我觉得有些考点显然是不重要的也不会标(比如只要稍稍有点优化成分就会涉及到的线段树,以线段树为考点和用到线段树我觉得是不一样的)。
  4. 能归到小类就不会打大类的 tag ,比如我这道题目我知道是 kmp ,就不会打字符串的 tag 一样,大类的 tag 就是用来收纳不知道收纳啥的题目的,经典的就是杂项。(一个例外是 dp ,如果除了涉及到的小类 dp 例如状压之外,仍然有非常有意思的 dp 思想,则会在小类外加一个 dp 的 tag)
  5. 不涉及衍生算法,比如涉及网络流,不会把里面的最短路视为重要的。
  6. 除非涉及特定算法,否则一般标注问题类别,比如一道题目会用到生成树算法,则一般只会标注生成树,除非用到算法特性,比如 Boruvka 算法相关的题目;特别的,如果一道题目既可以用树状数组也可以用线段树,则只标明线段树。

以前

我写博客有以下目的:

  1. 帮助我重新梳理一遍做法。(必要)(我自己写过的博客一般是不会自己再看一遍的,所以复习作用很小,更多的作用是帮助梳理)
  2. 锻炼自己用简短语言描述做法的能力。(重要)(打ACM被队友吐槽表达能力不行,而且能简洁说明的事情为啥要长篇大论,还能节省写博客的时间)
  3. 用更加标准公式化的方式描述做法,比如把某个题的做法和其他题目联系起来,总结成一类做法。(重要)(有助于能力提升)
  4. 尝试扩展题目以及做法,学习更多的做法。(适当)(因为有些做法和题目就是没法扩展的,强行扩展可能浪费时间,但收益还行,学习做法这个事情也是两面的,有点显然,缺点是浪费时间,很多时候某些复杂做法其实就是简单做法的同构,但是需要等到看了很久才能发现这一点,这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尤其是数据结构题)
  5. 让读者看懂。(最次)(我的博客首先肯定是基于我自己再看一遍能懂的,所以肯定阅读门槛就是我自己的水平,或者比自己再弱一点的水平,如果你不能看懂请移步别人的博客。因为我写博客的初衷就是为了自己的提升,当作自己的笔记本用的,而不是造福广大OIer的。当然,如果几乎大部分人都看不懂的话我就有必要反思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了)

至于第5条,对我自己最重要的警告就是,写博客要明白什么东西是要写的,什么东西是不用写的(我一定懂的),深刻明白这一点能够节省我很多时间,最大化博客对我的作用。(毕竟我之前经常放弃写博客的原因就是浪费时间,而且我写博客一贯的作风就是冗杂,对读者对我都不好,这点一定要改)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一个题目有很多证明,不需要什么证明都写,写一两个个人认为最优美的证明就行了。不否认每个证明都有其自己的价值,但实际上有很多证明我自己心里也清楚,我绝对不会再想看他第二次了,感觉不如 ** 证明。(有很多做法的情况也是同理)

至于反思总结的工作,我会自己在本地机子上用excel编写,写在博客上一来我自己不会看,而且多篇博客的形式很不方便重新浏览这些总结,二来这些极具个人色彩的东西放在博客里也十分影响观感,而写在excel上清晰明了,方便反复查看,作用最大化。

比较简单的题目不会写博客,有时候可能会提一嘴。

附录:

  1. 官方题解的部分不仅会解释官方题解,某些题目还会额外的思考:究竟如何思考这道题目,才能更快的想出做法。(思考如何正确的思考)
  2. 一场比赛的题目有时候会在比赛总结里面统一讲解,不会单独开一个博客单独讲解。

暂未解决

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 在文章的小标题(不是文章标题)中使用“坑”的标记。(结合第二条方便定位在文章中的位置)
  2. 在博客“待解决”中加入需要解决的事宜。(方便定位)
  3. 在本地机子的计划中写上期望解决的日期,到达这个日期就就将这个“坑”的解决提上日程。